欢迎来到888电子游戏登录入口-中国有限分公司官方官网!
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很多,纵观国内外主要有填埋、堆肥、焚烧、热解、生化、填海、堆山造景和综合利用等,各城市根据垃圾成分、经济发展水平、自然条件和传统习惯等选择垃圾处理方式。各城市虽然采取的处理的方式不同,但最终都会向无害化、资源化、减量化方向发展,并首先以无害化为基本的最终目标。随着城市人口和垃圾量的猛增,垃圾处理费用呈几何数目增加,其经济效益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。
2021年10月26日,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。方案提出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,到2025年,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,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%左右。到2030年,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,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%。
2022年1月12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生态环境部、住房城乡建设部、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委联合出台《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到2025年,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/日左右,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/日左右;城市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%左右,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到65%左右。
近日,经国务院同意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生态环境部、财政部、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强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》(发改环资〔2022〕1746号,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,全面系统提出加强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思想、工作原则、主要目标、重点任务,指导各地有力有序推进焚烧处理设施建设。《指导意见》作为首个聚焦县级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政策文件,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,对加快补齐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短板、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水平、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。